Blog

網絡概念並非分水嶺:為何不應把使用者分為 Web2 和 Web3?

Web3 是一個新興的技術領域,在加密貨幣和區塊鏈等 Web3 技術日益普及下,有個常見的誤解是把使用者分為「Web2」和「Web3」。我認為這種區分是不必要的,也容易讓人產生誤解。 語義不對 Web2 和 Web3 是一個全球網絡概念。Web2 是指當今我們熟悉的互聯網,以社交媒體和用戶生成內容為特點,但訊息流通仍是由中央機構控制;Web3 是未來的互聯網,涉及區塊鏈去中心化技術、加密貨幣和 NFT,訊息流通不再由中央機構控制。 由此可見,Web2 和 Web3 是用來描述相關的網絡技術和產品,是區分技術架構,而不是區分使用者的特質。 多元的使用者行為 其次,誰是「web3 使用者」?這不是非黑即白的問題。 愈來愈多人同時使用 Web2 和 Web3。我們用 Instagram 追蹤人們的動態、用 Google 搜尋、用 Amazon 購物,但同時我們可能也投資加密貨幣和 NFT。因此,把使用者歸類在任何一方都不合適。 使用者的使用行為、技術知識和對不同平台的依賴是多元的,並且能夠隨時間學習新知識。對 Web3 有多認識只是程度和時間的問題,大眾自然會循序漸進地接觸這項新技術,因此不應以此簡化為二元對立的分類。 技術難關,拒人千里 如果功能對使用者有益,他們必然渴望打破使用上的障礙。當電子支付和網上銀行推出開初,不少人因憂慮私隱和安全問題而不敢嘗試,又或者因搞不懂或使用時遇上困難而放棄。如今,電子金融技術日漸成熟,人性化和簡便的操作方式也更有機會實現,加上用途廣泛,技術才能被大眾接受。不論是費用分攤、即時轉賬、買賣股票,「一 app 在手,錢銀無憂」。 Web3 技術尤如當年的電子支付,究竟技術能否廣泛應用於改善民生,這與其普及程度有莫大關連。然而,Web3 產品至今仍然充斥着不直觀的操作方式和糟糕的使用體驗,加上業者對技術趨之若騖,引導資訊欠奉,令這技術儼如銅牆鐵壁,拒人於千里之外。一切都不是使用者的過錯所致,哪又何來「不想接觸 Web3」的使用者呢? 用戶自決 另外,去中心化設計可能並不適用於所有使用者。對於許多人來說,現今的中心化服務供應商和平台,或許能夠更加貼切地滿足他們的需求。因此,讓使用者自己決定他們需要哪種服務,而不是把他們區分為 Web2 和 Web3。 你或許認為我在「捉字蝨」,但基於「Web2 使用者」和「Web3 使用者」來區分用戶群,容易錯將重點放在技術標準,影響設計產品和服務的策略。Web2 和 Web3 的區分應該只停留在技術層面,不應延伸到使用者層面。我們可汲取 Web2 的經驗,深入了解使用者群的特質和需要,以改善 Web3… Continue reading 網絡概念並非分水嶺:為何不應把使用者分為 Web2 和 Web3?

Mega App 的隨想

早前因工作關係跟人討論 mega app 受某些客戶歡迎的原因。Mega app 在我們看來可能是一個功能不怎麼集中的東西,但它在某些國家受歡迎是有原因的。究竟 mega app 有何魅力?

設計系統 (Design System) | 數碼產品的生態系統

設計系統 (Design System) 是產品的生態系統,設計給產品的產品。設計系統跟 UI Kit 和前端開發框架不同,它是更完整的共享系統,包含了可重用的組件外,還有一系列設計以外的規範來保持體驗一致。不同層面的一致性,可改善不同階段的用戶體驗,同時令產品開發和溝通更有效。